编者按
用双脚丈量大地,用笔墨抒写时代。有人说,记者是和时代联系最紧密的人,因为他们见证着社会前行的每一次跨越和时代变迁的每一个节点。纸上春秋,见证时代前行。生态环境优化,实现黄河“几字弯”上的绿色变迁;金凤五路通车,交通疏堵项目持续推进;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,优质项目落地开花;增加学位供给、方便群众就医、丰富群众文艺生活……我们始终在一线、在现场,用笔和镜头记录伟大征程中的感人瞬间,讲述新时代的奋进故事,记录着社会的变迁与脉动,荣光与梦想。
在第24个中国记者节,我们将镜头对准自己,讲述亲历和见证的点滴变化,与您一起感受时代的进步、城市的发展。
记者说
“满园深浅色,照在绿波中。”推窗可见山明水秀,开门即绿城花海。水清、岸绿,蓝天、白云……这是大美银川的生态画卷。作为一名记者,我在对生态环境方面进行采访报道的同时,也见证了黄河“几字弯”上大美银川的绿色变迁。
生态环境攻坚塞上湖城更美
贺兰山是我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。2018年,宁夏正式启动贺兰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,银川市出台“生态立市”3年行动方案,合理划定生态、生产、生活空间,推动生态保护红线落地。几年来,银川市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防护林等重点区域加强生态绿化,造林25.7万亩;对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40处人类活动点和外围11处非煤矿山、遗留矿坑、无主渣台进行治理修复,生态恢复治理面积2924亩。银西河水系连通工程30公里生态廊道如期建成,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.4%,城区园林化、通道林荫化、农田林网化的“大生态”格局基本形成。建成5个国家湿地公园,植树造林9.26万亩,建成小微公园6个,生态一体化修复不断加快,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不断擦亮。
同时,银川市积极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,统筹黄河流域银川段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,坚持“增绿增收并重、造林造景并举、发展保护同抓”。尤其是今年,6月16日银川市黄河“几字弯”攻坚战第一批28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,10月26日第二批21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,涉及新能源产业、生态修复、防沙治沙等领域。同时,银川积极谋划储备了贺兰山西路芦花片区土地综合整治、金凤区中北部海绵城市示范片区建设等57个2024年黄河“几字弯”攻坚项目,预计总投资357亿元。通过集中开工的方式,银川市为打好黄河“几字弯”攻坚战吹响了“冲锋号”。(记者 鲍淑玲)
记者说
今年,在高位推动、多部门全力协调的招商氛围下,一粒粒产业“种子”播种发芽,一个个优质项目落地开花,为银川的经济发展、产业壮大注入新的活力。作为一名经济口的记者,我见证了银川以优质的营商环境和真心实意感动着企业家,让企业家在银川有尊严、有斗志。
营商环境更优经济活力满满
今年3月,银川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企业服务环境提升推进大会召开,对5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和30家优秀民营企业进行表彰,并向每位企业家发放了包含政策汇编、服务保障卡在内的大礼包,这既是银川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剂强心针,也是银川在持续优化服务供给方面做出的努力。
这次大会上,宁夏凯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华也获得了表彰。20多年来,凯晨电气多次承担国家、自治区和市级科技研发任务,获得100余项专利和10余项新产品成果,逐步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。朱建华告诉记者,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果,离不开银川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,多年来,凯晨电气享受到了所得税减免、科技研发后补助、技术改造政策支持以及贷款贴息等方方面面的实惠,这些都坚定了他在银川投资兴业的信心。
银川“以城之名”,让优秀民营企业家们站上“C位”。如今,银川市有各类经营主体36.3万户,超10万户的民营企业贡献了40%以上的GDP、60%以上的税收。
凤凰引得来,更要留得住。优越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“梧桐树”、最大的“吸铁石”。一年来,银川市财政、人社、金融监管等部门组织实施“人才+”“金融+”活动,为落地的投资项目解决用工需求,促进项目早日建成达效,也让银川的营商环境更优、经济活力满满。企业家获得的“C位”优待,正逐渐转化为银川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。(记者 闫茜)
记者说
交通出行环境关系着百姓幸福感。从一处处交通堵点的疏通到城市路网的不断延展,在与城市交通建设打交道的日子里,我见证了银川市一系列交通疏堵项目的实施,也听到了市民情真意切的夸赞。改善交通出行环境,银川从未止步。
实施交通疏堵改善出行环境
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,银川也陆续出现了一些道路拥堵问题,贺兰山路与民族街路口一度成为堵点之一,尽管交警部门也对路口交管设施做了多次的优化,但效果都不明显。直到去年实施了快速化改造工程,才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,贺兰山路下穿民族街而过,减少了信号灯,极大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,市民夸赞说,回家的路畅通了,心情也舒畅了。
今年5月,金凤五路(正源街—民族街)道路工程正式通车,不少市民专程绕道前来感受这条道路的变化。此前,金凤五路只是条湖边小土路,由于向东被唐徕渠阻隔,导致宝湖路高峰期交通压力巨大。经过一年的工程建设,现在的金凤五路不仅解决了周边居民出行难题,更是将七子连湖北侧湖岸也进行了优化提升,建成了带状公园,新建的凤徕桥也成了银川城南的新地标,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同步进行,得到了群众广泛赞誉。
近年来,我市通过实施贺兰山路与民族街交叉口快速化改造工程、正源街与宝湖路快速化改造工程、火车站交通枢纽连通工程等一系列交通疏堵项目,以及翻新城市建成区道路、新建慢行绿道等,持续优化交通环境,提升城市面貌,让银川人的幸福感更强、获得感更足。(记者 李鲲鹏)
记者说
医疗和教育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焦点。作为一名教育和医疗口的记者,我见证了银川这些年来通过不断办好民生实事,让医疗资源不断下沉,优质教育均衡发展,群众在医疗和教育方面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。
看病就医便捷教育均衡发展
今年,银川市100家医疗机构开通了预约挂号、检查、疫苗接种、检验检测等掌上服务,这是医疗领域“十心实事”的成果之一,群众看病就医的体验感因此大大提升。预约挂号服务大大减少了患者来回奔波、等待检查的时间,线上缴费也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和精力。线上就医只是在银川便捷就医的一个方面,现如今,黄昏门诊、日间病房、“互联网+”医疗等人性化、智能化的医疗资源,正在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便捷、快捷、高效的医疗服务。
在教育方面,今年银川市实施了新建了第四十一中学、贺兰县第七中学,续建丰登片区中心幼儿园、唐徕中学北校区等项目,2023年银川市政府“十心实事”之优质教育“连心”实事逐一落实,多个项目已竣工交付使用。
不得不说,近几年银川的“好学校”正在遍地开花,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老百姓“上学难”的痛点。“热门”学校越来越多,学校布局规划合理,尤其是依托集团化办学,保障了新建学校的教学质量,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实现“上好学”的愿望。中考择优录取时,高分学生由曾经集中于个别学校到如今的遍地开花,更是优质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有力证据,这也让老百姓对家门口的学校更加放心满意。(记者 李姝)
记者说
闲暇时候,看场精彩的文艺演出,或是带着孩子逛逛博物馆,再或是到图书馆畅游书海……在银川,一个个“文化圈”渐渐成形,将普通群众的文化生活装扮得越来越多姿多彩。作为新闻一线记者,通过多年来对文化旅游方面的采访报道,我见证了文化惠民工程建设、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体系化建设,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旅大餐。
文旅供给丰富幸福生活加码
9月26日,银川文化城凤凰幻城正式“开街”,成为市民和游客热门“打卡地”。夜幕降临,华灯闪烁,充满仪式感的“凤凰迎宾”演艺热情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。穿过古色古香的城楼,凤凰广场主舞台《回到凤凰城》的故事正在上演。作为凤凰幻城的核心演艺,《回到凤凰城》用普通人的视角讲述银川城的故事,质朴又亲切。银川文化城的整体提升中,通过文化梳理,重点提取了“凤凰化身银川城”这个文化典故,通过“文化+”,将其全方位植入到建筑、业态、演艺中,从而构建出凤凰幻城的大场景、大氛围,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。
今年夏秋时节,位于贺兰山脚下的“漫葡·看见贺兰”沉浸式演艺小镇的夜晚同样璀璨。《看见贺兰》以七大板块的沉浸式演艺为载体,通过16种精彩演艺、36出连台好戏、168个穿越古今的人物、268分钟的沉浸式夜游,让游客在时光中穿梭,感受这片土地的神奇。
近年来,银川市紧盯市民游客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,围绕文化旅游相互赋能、旅游需求转型、沉浸式体验式旅游产品开发等内容,以项目建设、活动推广、要素提升、业态拓展为主要抓手,持续丰富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,旅游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产品不断涌现,让市民的休闲生活越发多姿多彩,也让“大美银川”的美誉度不断提升。(记者 鲍淑玲)